首頁  /  文章專區  /  詩學  /  四、述學講演集  /  9 野寺

9 野寺

—講于九十五年暑假大專明倫佛學講座

各位同學:大家在暑假天氣熱的時候,來參加講座,今年六門功課全開,時間也比較長,可以說非常辛苦。這個專題叫做「雪廬詩選讀」,我特別選了雪廬老人作的詩,跟大家一起來研讀,希望可以調節大家的精神。

雪廬老人的詩,特別之處在於包含了儒家的學術思想,也蘊含了佛法的道理,內容非常豐富。今天為各位選的這幾首詩,不但具有儒佛之道,還要帶大家去遊覽許多好地方。我們讀書人能夠到戶外各風景區去走走當然很好,不能夠到外面去,坐在家裡念一兩首詩,也能達到怡情養性的效果。

 

野 寺

雪廬老人的詩作很多,有詩集兩大本,今天只講三首。先看第一首〈野寺〉:

昆陽垓下跡俱空,野寺歸鋤三兩農;

不許依天鴉作陣,沈沈暮靄數聲鐘。

大家一看題目就知道,「野寺」是指荒郊野外的一座寺廟,它不是那種很有名氣的道場,但是往往在「野寺」裡,就有很多高僧大德,這是從詩題可以想像得到的。

 

昆陽垓下跡俱空

詩句一開頭提到兩個地名——昆陽、垓下,這兩個地方在古時候都發生了很重大的事情。昆陽,位於中國河南省葉縣,是東漢光武帝劉秀擊敗王莽(新莽)百萬大軍之處。垓下,則位於安徽省靈壁縣東南方,是漢高祖劉邦擊敗楚霸王項羽,結束五年楚漢相爭局面的地方。在古代,這兩個地方都是重要的戰場,曾經發生過驚天動地的戰事。

垓下一戰,劉邦建立了前漢的天下;昆陽一戰,劉秀則建立了後漢的天下。在這兩場戰爭中,不知死了多少人啊!而如今呢?詩曰:「跡俱空」,那些事蹟都空了,沒有了。到昆陽,找不到當年那些事情;到垓下,也同樣找不到了。佛家講「萬法皆空」,我們回顧歷史上的事件,就能體會這個道理。

 

野寺歸鋤三兩農

第二句——「野寺歸鋤三兩農」。在這荒郊野外,只矗立著這座寺廟,沒有其他人煙。只有在傍晚的時候,才看到兩三位帶著鋤頭回家的農人。這句是寫野寺的環境,對照前面,第一句描寫的是歷史上轟轟烈烈的事蹟,劉邦、劉秀雖然建立兩漢,但到後來什麼都沒有了,還不如眼前的野寺。

 

不許依天鴉作陣

第三句一轉,曰:「不許依天鴉作陣」,不許烏鴉在天空「作陣」。何謂「作陣」?「陣」是「行陣」,「鴉作陣」是借用「雁陣式」來講的。天上的雁,飛得很整齊,一行一行排列著,就跟軍中作戰擺出的戰陣一樣,叫做「雁陣」。這裡叫做「鴉陣」,是虛寫,因為雁陣是實有的,而烏鴉則沒有作陣的情形。
這是以鴉作陣為喻,照應前面古時候軍隊作戰的陣。為什麼用「不許」二字?因為眼前已是野寺,不能再作戰場,若再作戰場,現代人會受不了,所以「不許依天鴉作陣」。

 

沈沈暮靄數聲鐘

第四句——「沈沈暮靄數聲鐘」。「暮靄」是傍晚的雲氣。「沈沈」,是形容雲氣之多。這是一幅風景畫,大家可以想像一下,在野寺周圍,有兩三個農人正背著農具回家,天上有一些烏鴉在飛,再加上沈沈的暮靄,以及從野寺裡傳出來的鐘聲,不論視覺、聽覺都讓人有蕭條、沉寂的感受。

這一句的「數聲鐘」三字,可說貫穿全詩,為什麼呢?就整個野寺的環境來看,「不許鴉作陣」、「歸鋤三兩農」是眼前的景,「昆陽垓下」是古時候的場景,詩人用「數聲鐘」把它們結合了起來。

「鐘」有警醒人的作用,鐘一敲,就是要叫人覺悟,覺悟什麼呢?覺悟自己有真如本性。了悟這一點,便知一切都要向自性中求,兩漢的天下都是身外之物,不值得追求,就算追求到了,最後還是一場空。所以,詩中的鐘聲,就是要我們覺悟世間任何事情都是生滅、空幻的,古時候那些戰爭,為的就是這些虛假的權力;若不覺悟,跟人家去爭天下,就算爭到了,最後還是一場空。(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