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 /  文章專區  /  佛學  /  六、述學講演集  /  8 一句洪名五十年

8 一句洪名五十年

聖命聞來已曉然 生逢花發傲霜天

高蹤不共乾坤轉 一句洪名五十年

各位老師、各位大德、各位貴賓:

今天是鹿港佈教所成立五十周年歡慶之日,此佈教所是由我們臺中蓮社開展而來。先師雪廬老人在蓮社所傳授的是淨土念佛法門,而後在各地成立佈教所、念佛會等道場,都是修持念佛法門。此地佈教所成立至今已五十周年,可謂歷史悠久,而且成就非常可觀。今天學人在此與諸位講幾句話,深感欣喜。

成佛成聖目標一致

雪公老恩師自民國三十八年來臺,即在臺中講述佛法及儒學。這兩家學說相輔相成。佛法注重出世法,教人成佛;儒學注重世間法,教人成聖,研究其目標是一致的。

儒佛兩家學說,依 雪公解釋其學理,亦是一致的。佛法在各大乘經典中皆教吾人要明了自己有「真如本性」。儒學在儒家諸經中也都說到性。《論語》記載:「子曰,性相近也,習相遠也。」《大學》開宗明義即言:「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」。明德即是「真如本性」所起之作用。《中庸》開頭即言:「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」,此處所言之天性,即佛家所言之本性。因此孔子所言之最高學術理論,與釋迦牟尼佛所言之佛理是一致的。皆是在教導我們,人人要求真學問,要把自己本有之本性認識清楚,若能認清自己之真如本性,則在人世間,就不會與人爭名奪利,再進一步依此理論修行出世間法,就能夠解決生死問題。

我們每個眾生來此世間,所遭遇之環境不一,所承受之苦惱亦千差萬別,但所有眾生有一個共同之苦惱,即「生與死」之問題,此生死問題非常嚴重,要解決此生死大事,儒家則教人將「明德」、「天性」開發出來;佛家則教人要「明心見性」,證到自己本性。本性沒有一切痛苦。由此可見儒佛二家之目標完全一致。

儒佛兩家之修持理論亦是一致,即將我們多生多劫之迷惑顛倒破除掉,而顯出自己本具之真如本性,此本性無生老病死等假相。吾人因迷失自己本性,迷惑顛倒,不認識自己之「真我」,執著有生有死的「假我」,因而產生種種生老病死,乃至天災人禍等種種痛苦之事,欲解決這些痛苦,則必須「破迷啟悟」,由破除貪瞋癡等枝末無明,以至根本無明中最初一念生相無明。把自己本具之真如本性開發出來,便是成聖成佛。

深信因果知天命

破除無明就是修行。這要從「因果」下手。做任何事情,皆須謹慎因果。佛家講三世因果,即儒家所講的天命,或只言一個「命」字。孔子五十而知天命,即是徹底了解三世因果。今天正逢鹿港佈教所成立五十周年紀念日,正是知命之年。

知道天命、知道因果,乃學儒、學佛之入門工夫。淺言之,學道者若想超凡入聖,就不要在世間與人發生利害衝突,遇有衝突之時,孔夫子教導我們要「禮讓」,佛教導我們行菩薩道要「忍辱」,儒之禮讓即佛之忍辱。如何能忍辱、禮讓?乃至任何事皆能忍讓他人呢?此即須澈底明白「三世因果」。

善有善之因果,惡有惡之因果。無論家庭、社會、國家,凡是人與人之間所發生的一切問題,明白因果之後,皆能禮讓。一旦禮讓,則海闊天空。若不明因果,不能禮讓,則形成今日社會上這些現象:自殺、他殺、你爭、我奪,互相欺騙,不當詐財,種種惡事,難以枚舉,皆是由於不明因果所致。若能明白因果,則不敢膽大妄為,此乃就世間法而言。

就出世間法而言,吾人之生死從何而來?其原因在於無始劫以來,最初一念不覺,而有無明,此為其因。現在生死輪迴,此為其果。若由現前之果,追溯到最早之因,皆是由於最初之一念不覺,而造成我們現在之苦果。此即《大乘起信論》所云:「無明為因生三細,境界為緣長六麤」。

我們若能了解最初生死之因,亦即明白自己之本性,開始明白自己本性即是因,然後一步一步的學習修行,把一切迷惑顛倒一步一步消除,即得大覺悟之佛果,而非吾人目前所受之苦果。所以學儒學佛者皆必須澈知「因果」。因果有世間之因果與出世間之因果,孔夫子五十而知天命,不但世間之因果明瞭,出世間之因果亦非常透澈。且已「證道」。所以孔夫子是聖人。

持名念佛堅定不移

由此可知,我們學儒又學佛,就必得明瞭因果,在修行之時,就能堅定不移,修此淨土持名念佛法門。整體而言,無論現在社會、環境、風氣如何不好,我們皆是承受 雪公教化之弟子,絕對不要受外在的影響而改變,要堅定自己持名念佛之信心、願力,老實念佛,方能當生成就。

當今佛法各宗皆甚普及,無論禪宗、密宗,乃至南傳佛法等皆是佛所說之法,但吾人必須瞭解,各宗皆能了生死,但很不容易,時間又很長,皆非當生能夠成就。倘若修行未成,壽命終了,依舊生死輪迴,來生輪到那一道,自己不能做主。即使有幸再來人間,乃至投胎來臺灣為人,然而試想當今之現象,遇到未婚媽媽、乃至國中、國小之小女生產子,將嬰兒棄之不顧,此是何等之苦!因此我們要堅守自己修淨土宗之信心,今生決定要發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無有眾苦但受諸樂,才能澈底離苦得樂,了脫生死,超凡入聖。然後再由極樂世界乘願再來,廣度眾生,則萬無一失,比起其他未了生死而發願生生世世來世間行菩薩道度眾生之難易,可謂天地之懸殊矣。

或有人云:「西方極樂世界在那兒?」我們肉眼凡夫雖看不到,但相信聖言量,由釋迦牟尼佛所說之教理,確實有西方極樂世界,孔夫子亦能知道,乃至當今世界各國之科學家,專心研究天文學,亦發現宇宙之中有無數之星球,有無量之世界,有無盡之眾生。依佛所說極樂世界乃無量無邊世界之中最為殊勝莊嚴之世界,故吾人應當發願往生到彼世界。

預知時至安詳而去

儒家言知天命,我學人童年讀私塾時,塾師蔡老先生,壽終之時能夠自行沐浴更衣,端坐椅上,向兒孫遺囑數言,安詳而去。又如宋儒邵堯夫,臨命終時清清楚楚,囑告其子及其友人把他葬在祖先墓園,其餘從簡,言畢安詳而去,何等灑脫自在。儒家修道之人有此工夫者,不勝枚舉。所以學儒者知道天命,對自己之未來能夠預知,乃至有能力下一生再來人間投生為人。不學佛、不學儒,不知因果、天命者,則很難說。依今日之社會現象,彼此互相欺騙,能力愈高,欺騙手段愈利,所造之惡業愈深,似此種人,來生尚能得人身乎?難矣。

學儒、學佛,深信天命及三世因果,才能夠老老實實的修行,絕對不敢自欺欺人。有些人要利用人之時,就自稱是佛弟子,利用畢則仍在社會上為非作歹。此非真學佛者。若真正學佛者,必定與世無爭,安分守己。

再就出世間法而言,凡夫眾生皆是迷惑顛倒,皆是凡情俗見。破一分迷惑,去一分凡情,自己的真如本性就顯出一分,若能將迷惑凡情澈底清除,就能成就佛果。我們念佛之人雖未能斷除迷惑,但能控制自己的凡情,不與人爭名奪利、不與世同流合污,並且不隨波逐流改修其他法門,我們深信唯有念佛法門可以當生成就,此皆由於知天命、信因果而來。

菊殘不凋始終不變

今日學人欣逢鹿港佈教所成立五十周年,「五十」正好是知命之年,知命不只是要知道世間之因果,特別須注重者,要知道出世間慧命之因果,此慧命對所有眾生而言尤其重要。

今日為國曆十一月十二日,農曆亦為十月上旬,在大陸內地九月季秋,天氣開始寒冷,諸多花草多已凋謝,但菊花正在盛開,不畏寒冷,故晉朝大詩人陶淵明最愛菊花。菊花自九月降霜之時,即開放至十月,十月後雖不再盛開,但花枝仍存,不會凋零。所以蘇東坡詩云:「菊殘猶有傲霜枝」。鹿港佈教所從成立起,即修持念佛法門,五十年如一日,始終不變,就猶如在寒冷的天氣裡,百花皆已凋零,但菊花仍能盛開。這是比喻之辭,實則希望將 雪公所傳授之持名念佛法門一直修持下去,並且發揚光大。

雪公帶來的無盡好處

今日在此,也要為我們大家的老師——雪公說幾句話, 雪公雖是山東濟南人,但他老人家一來到臺灣,即愛上臺灣,甚至比臺灣人愛得深厚。 雪公以儒、佛兩家之修養,發願所到之處,皆要利益當地之人。因此把「阿彌陀佛」的佛號,以及儒家學術傳遍全省,啟發人人皆有的最可貴的慧命。此實 雪公老恩師為臺灣帶來真正無盡的好處。

儒佛兩家學說,都要依教奉行。學儒者開始就要學為君子,知道「無功不受祿」之理,此理由孔子所說的「知天命」而來。了知天命、因果,則知道自己若無功受祿,將來無法償還。從前讀書人與人相處,都注重禮尚往來,若有人送我們桃子,回禮之時就要送李子。因為李子比桃子貴重,這就是「投桃報李」的待人之道。依儒家學說而行,先學成為君子,再進而希聖、希賢,亦可以了生死,若能成聖亦即成佛矣。

孔子是聖人,吾人皆是凡夫,不知其來歷。但儒者之學聖人亦須多生多劫修行,才能成就。亦如佛家的普通法門。學儒學到了一個程度,即能預知來世,而且有把握下一生能夠再到人間來。但吾人學佛,更應深知來生不能再來人間了,人世間太苦了。我們必得結合儒、佛兩家之學問,歸結到淨土持名念佛法門,求生極樂世界。一旦往生極樂世界,就是在這一生脫離娑婆世界六道輪迴生死之苦,然後乘願再來,可以廣度眾生。

雪公弟子應有共識

我們跟隨 雪公學儒、學佛,必得有一共識,即在此生一定要解決生死大事。欲達此一目標,必得修持淨土念佛法門,信願堅固、老實念佛,往生極樂、乘願再來。猶如歷代之祖師大德,大都是成願再來廣度眾生之人,其教化眾生之功效大得不得了。 雪公在臺灣數十年,弘儒弘佛,皆有殊勝的功績。在儒學方面,先儒有許多對儒經曲解之處, 雪公遍研歷代諸儒之註解,採取以經注經的辦法,加以辨正。晚年開辦《論語》講習班,將《論語》精要之處,講解得非常透澈,恢復儒經的本義,闡明儒經中形而上的出世法。此種功德決不尋常。

在佛法方面, 雪公除了長期講經說法之外,更有《佛學問答》上、中、下三厚冊,圓滿解答海內外各界人士所提出的佛法問題,包括各宗各派之種種疑問。那些疑問都很難解答。其中還有一些外道故意提出麻煩問題, 雪公以悲心與智慧之筆予以圓滿的解答。這一部《佛學問答》發行以來,廣受海內外的讀者讚美。這是 雪公最具特色的佛學著作,蒙受教化的人不計其數。

雪公在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任主任秘書,待遇不薄。但其生活非常簡樸,以現在的生活水平而言,每月的生活費用,大概不超過一千元,此外皆暗中布施出去,以資興建道場,濟助眾生,而且不具姓名。

雪公一生,對儒學、佛學教理之深入研究,指示學者正確的修行之路,又以自修的德行為學者示範。學者隨之踏實學習,道業必能成就。

鹿港佈教所是在 雪公教化下成立之道場,今已五十年。五十年的時間雖然不算很長,但是能夠一直修學持名念佛法門,始終不變,亦不簡單。今日恭逢成立五十周年,亦可以此不變初衷老實念佛之良好成果,告慰 雪公老恩師於極樂世界常寂光中,老恩師定感欣慰。

以上所談的話,只是漫談,沒有章法,希望諸位大德多多包涵,恭祝諸位光壽無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