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 /  文章專區  /  詩學  /  二、明倫社刊論文彙集(二)  /  1 心喪有期限 思憶無窮時

1 心喪有期限 思憶無窮時

今年夏曆三月初五,為恩師 雪盧老人歸西三周年忌辰。忝為師門弟子,雖已心喪三年,仍然哀思不盡。每憶老人住世時,弘法護法,傳授儒經,提倡慈善事業,以及教授詩文,那些慈悲喜捨的事跡實在難以一篇短文記述於萬一。思索良久,只就恩師昔日作詩教詩的概況略述一二,藉以調節思念之情。

師常闡釋,詩具文詞音調之美,是與音樂合為一體的藝術,最能調和人的性情,使歸於正。早期的詩,經孔子編輯的有三百零五篇,稱為詩經。往下則有漢魏六朝詩,都是古體。到了唐朝,因為以詩取士,所以詩最發達。唐詩除古體外,特創一種近體詩,就詩藝而論,已登峰造極。所以詩至唐代,可謂集其大成。唐以後,宋元詩人除了另創詞曲,如果作詩,仍以唐詩為榘矱。因此,師教詩學便以唐詩為階梯,以為由此可以上溯於古,下賅於今,最得其要。師又為學者撰一套完整的詩學教材,名為「詩階述唐」,內容分為四類,一是「學詩先讀求味」,二是「聲調舉隅」,三是「詩惑研討隨筆」,四是「鱗爪概談」。這一套教材都是發前人所未發,可以說是絕學。師常以學詩比諸參禪,以見學詩之難。然而師在中興、東海、靜宜各校院教授詩選或李杜詩時,只以三個學分,即能教學生會作絕句成律詩,合乎法度。可見教之得法,雖難亦易。師的詩教,不但傳藝,也是傳道。師在學府教詩之外,更在臺中蓮社為諸弟子常年講解,希望受過詩教的弟子們,一則學習溫厚,以為修道之基,一則開發文字智慧,以資研讀佛經。這是師為弟子們講授詩學的重要用意。

師生逢亂世,又當邪說橫行時期,感於時事,發而為詩,皆是民眾的心聲。在師八十誕辰時,弟子們將師八十歲前所作的詩輯印成冊,內分燹餘稿、蜀道吟、還京草、發陳別錄、浮海集,計為五種。八十歲後,至九十七歲往生為止,讀作又有多篇,也由弟子們編在師的全集詩類中。師的詩作包括古體、近體,諸前輩或以師的律詩比於杜少陵,絕句比於李青蓮,其實師的詩自有觸具的風格,其中雖有與古人相似處,但也有與古人迥異處,茲舉其近體若干首,詠味自知。至於古體,因為篇長字多,故不列舉。

蘇州報國寺瞻塔(燹餘稿下)

寶幢涌出梵王宮,檐拂飛雲角掛風。無數寒鴉纔入定,半天鈴語月明中。

寄母(蜀道吟上)

願減兒孫壽,祝親龜鶴齡。齋心凜疚疾,節祿奉康寧。努力兼人?,虛懷一卷經。時清有歸計,早與報萱庭。

夜起(蜀道吟上)

一夜鄉心萬里愁,鵑聲引夢到齊州。殘更覺起搴帷看,煙滿寒江月滿樓。

極樂世界依正頌二首(蜀道吟上)

琉璃疆域絡金繩,縹緲飛空樓幾層。水漾樂嗚方沼冷,柯交雲燦七欄蒸。及時歌鳥宣根力,始旦雨花供佛僧。最是蓮宮香潔虛,紛紛九品任人登。

眉毫如月髻如山,海眾蓮池繞聖顏。三際皈依煩巧度,萬方起信許同攀。光中說法花頻落,林下安禪歲共閑。我願往生圓種智,化身沙數返人間。

空警(蜀道吟上)

馳鶩紅塵起,裂雲胡哨哀。花鈿陌上靜,鐵羽霧中來。斷脰懸枯樹,梁崩枕劫灰。看誰似后羿,一射挽天回。

過雲頂寺(蜀道吟下)

梵寺雲中現,清涼佛殿開。奇花隨地長,馴鴿無鐘回。僧或于闐至,客力兜率來。還疑紫冥際,突兀有樓臺。

雪窗研經(蜀道吟下)

江天釀雪暮紛紛,靜對爐香小室溫。隔牖笙簧叢竹嘯,環階冰柱萬峰蹲。塵沙洗盡全無染,縞素橫空也有痕。此境會心人不解,欲將簑笠叩雲門。

還京逢清明(還京草)

三峽江流浪始平,今逢白下過清明。絃歌九陌人沈醉,猶似渝州霧裏行。

心會(還京草)

誰信修羅力,能降帝釋天。雕戈紛界內,慧眼定池邊。隋處波常靜,無時月不圓。此機心有會,一笑境湛然。

訪僧(還京草)

人若黃花心若冰,好過蕭寺訪高僧。相逢不必專談道,半盞清茶斷葛藤。

讀史書後(發陳別錄)

帝業宛如朝槿開,前花空被後花哀。後花還有堪哀事,不走降車築禪臺。

清明郊步(發陳別錄)

梨花如雪柳如煙,阡陌縱橫繞墓田。遊客古人誰是主,清明郭外夕陽天。

舟次玩海心月影(浮海集上)

海月舟前湧碧濤,遠天低落近天高。一聲舒嘯雲皆歛,萬里乘風氣轉豪。星斗平垂寒歷歷,漚湍明滅去滔滔。騎鯨人杳餘流彩,借繫絲綸餌六鼇。

殘燭(浮海集上)

未改心腸熱,全憐暗路人。但能光照遠,不惜自焚身。

清明遠眺(浮海集下)

清明爛縵鶯花裏,天地渾成一卷詩。五色雲箋翻不盡,東風鼓興寫淋漓。

鵲華秋色,予鄉北郭勝境,故宮藏有元趙松雪所繪長卷,遷臺又十三年矣,見而悵然,購其拓本,懸之旅寓,可藉作歸來觀也。二首(浮海集下)

秋思海上逐斜暉,淡淡齊煙入客幃。照眼雙峰青似舊,羈魂省得夢中歸。

漁舟農舍鵲湖濱,省識畫圖情也親。不必聞聲辨鄉語,料他皆是濟南人。

劉子霜橋購鵲華秋色拓本錄予前作為題一絕(浮海集下)

兩點煙痕堆案青,為君題罷淚飄零。故園秋色餘清唱,多少齊人不忍聽。

贈同鄉王鳳樓鵲華秋色圖(浮海集下)

艱難同作海天遊,何以遺君故國秋。只可深藏自怊悵,鄉人若見共生愁。

同鄉趙天行購鵲華秋色圖索題(浮海集下)

君家秋興寫齊山,術數有無疑似間。九貢流人望喬木,鄉圖幾卷在臺灣。

送劉梅生歸菲律賓以鵲華秋色圖贈之(浮海集下)

我家門對兩峰秋,中有清河湧碧流。別後相思看此畫,故人當去濟南遊。

題合歡山賞雪友儕合影(浮海集下)

共結勝緣超六塵,光明藏裏好安身。九重天外清涼地,萬仞岡頭潔白人。半偈曾來聞寂滅,高歌只許唱陽春。願教沙剎皆離垢,不入深山學隱淪。

九日憶故鄉登高(浮海集下)

為客秋思莫不同,無家我亦悵西風。歷山攜酒少年事,魂夢宛然醒又空。

偶得(浮海集下)

書味回時夜氣清,心苗得雨放新晴。乾坤今古渾無事,惟有湛然月色明。

四十年前,秋寓漢上,與傳覺夢、強小競、潘第雲、諸子雅集,曾作畫圖,今檢筐偶得,感而題之(續集)

漢皋今昔兩茫然,雅集分明几席前。萬里鄉關人倚閣,一江秋水雁橫天。西風宛在黃花圃,造物難回白髮年。作畫題詩隨處戲,癡心竟欲駐雲煙。

清明霽後郊步(續集)

又作清明客,愁襟似去年。青郊過舊雨,曉日爨新煙。西陸遲鴻雁,東風掃墓田。不堪桃柳陌,步步寸心煎。

海濱遠眺三首(續集)

洲五飄如葉,冥濛際不知。龍宮儲佛藏,仙島聚安期。難信滄桑變,誰壽日月移。風濤何處去,浩浩雁天池。

早知洲有岸,未解海無邊。浪湧環衝地,清虛近貼天。高飛雲外島,潛躍水中鱣。萬象渾淪具,玄通大鏡圓。

溟涬無南北,驚濤闢藻蘩。蛟龍爭割據,魚?喪黎元。戰鬥物皆有,怪奇書罕言。人間天不弔,海內手誰援。

寄身(續集)

峨嵋渤澥遠遊人,愛舊山河寄舊身。俯仰之間無限事,六朝煙雨百年春。

以上所舉的絕律,如夜起、空警、郊步、讀史、鵲華秋色圖之類,或抒流寓思鄉的憂愁,或寫戰時日機濫炸的慘狀,或歎世事無常,雖帝王之業也是宛如朝槿,而過寺、研經、訪僧、心會、海濱遠眺、極樂依正頌之類,則又顯示定慧湛然,塵沙洗盡,別有清涼之域。這些詩,以及全部詩集,一則對於世間諸苦寄予無盡的悲懷,一則指出離苦之道,待世間的苦惱眾生自覺與欣求。所以,這些詩不但皆是言志,而且更可謂為智悲雙運的法音,最能引人出塵之想,故不必與古代詩人之詩相比擬。

讀師所作的詩,所著的詩階述唐,便會不期然的想起師為諸生講授詩學的情景。師講詩,從文法格局、講要、取境、參考,一直講到詩眼,以及研討前人注解上的疑惑,令學者心開意解,到下課之前,照例還要領導諸生吟誦,一時雅頌音聲把諸生學詩的興趣引入最高潮。師在各校只講古人的詩,不講自己的詩,但在蓮社,有時也將自己新作的詩特別為諸弟子講解。弟子們雖然在此聽師講詩,但佛理儒理皆含其中,學一首詩,可得多方面的啟發。如此學詩,意義最不尋常。

師又經常提示,內典文字含義最豐,深不可測,自古皆由證果的祖師,以其高明的文學修養,翻譯梵文為中文。因此,有志於學經弘法者,應當發心學習文學,以為研經的工具。而詩是文學的精華,學詩則必大有助於學經。諄諄之誨,猶在耳邊,不覺恩師歸西安養已滿三年,為弟子者,心喪雖有期限,而思憶恩師的音容德澤實無窮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