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 /  文章专区  /  诗学  /  三、序跋文集(续集)  /  4 周孝侯读书台

4 周孝侯读书台

荒台依佛寺,蔓草露华浓。

月夜虚坟典,霜天度梵钟。

人今溺洪水,谁更斩蛟龙。

朝有奸权在,忠贞未许容。

────〈周孝侯读书台〉

 

历史背景

周孝侯是三国时代的人,姓周,名处(读楚音),他最为人熟知的,就是“除三害”的事蹟。周处年少的时候,力气很大,在乡里是个不良少年,但不像现今的黑道人物,他不过是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而已。他居住的乡里有所谓“三害”,三种祸害,一是山上的猛虎,常常下山来伤害人;二是水里的蛟龙;第三就是周处。周处知道自己被列为“三害”之一,心想:“哎呀!不得了,我在这地方竟是个祸害,真要好好反省。”于是,他决心为地方除害,先到山上打死猛虎,然后到水里跟蛟搏斗。他抓到蛟后,在水里浮浮沉沉,流到很远的地方,大家都以为他跟蛟同归于尽了,纷纷在心里庆贺。没想到,周处把蛟杀了之后,上了岸。大家正苦恼他这一害该怎么除法?他就到南京去,向两位学问道德很高的人求学,一位是陆机,一位是陆云。

学成之后,周处进入东吴孙皓的王朝任事。东吴被司马懿灭了,他就到晋家去。晋朝君主知道他是个人才,道德学问都好,就请他担任太守,后来又做天子身边的“近侍”,掌管谏劝之事。如果看见天子有什么过失,他就要劝告,臣子有不对的时候,他也必须向天子提出纠举,等于现在的监察院,因此得罪了不少人。

他弹劾了两个相当有权力但知法犯法的大臣,一个叫夏侯骏,另一个叫梁王司马肜(读融音),他们对周处都相当恼怒、厌恶。适逢边界有氐族扰乱,他们就在皇帝面前假意称赞周处的能力,建议派他去抵抗氐族首领齐万年。晋家派他去,听谁指挥呢?就听梁王肜和夏侯骏指挥,他们两个人都是元帅,周处必须听从他们的命令,这等于是陷害他。到了边界,他们只给周处五千人,去抵抗齐万年的七万大军。打仗弓箭用完了,后边并没有后援,根本就是要他去送死。周处本来能力很强的,他曾经杀过猛虎和蛟龙,但要以五千兵士对抗七万大军,最后终究寡不敌众,被对方杀害而阵亡了。

周处为何叫周孝侯?这是他死后,朝廷封他的諡号和爵位。周孝侯的读书台在南京城外。雪公在抗战胜利之后,大概是民国三十六年,从重庆到南京国民政府的首都,他跟孔子奉祀官府,随着政府一起到南京,那时候还没有时间回山东济南的故乡。在放假的时候探访名胜古蹟,这一首就是讲到周处的读书台,即周处拜陆机、陆云为师时,求学、读书的地方。明白这些背景之后,这首五言律诗就好懂了。

 

荒台依佛寺蔓草露华浓

律诗八句四副对联。此为起联。

“荒台”指的就是周孝侯的读书台。雪公去探访的时候,周处早就不在了,读书的台也荒芜了,杂草丛生,故云“荒台”。这个荒台依著佛寺,靠近佛家的寺庙。

第二句“蔓草露华浓”。蔓草的“蔓”是形容词,有滋生、蔓延的意思,“蔓草”意指杂草很多,它是接着第一句“荒台”而来的。“露华浓”,指地上的花草承受夜间露水浓厚,显得格外新鲜、清洁。又,“浓”也意指花多,花多代表什么呢?照应上面的“佛寺”。佛寺在此,度化众生,给地方的恩泽很大,所以“露华浓”含有这个意义。“荒台依佛寺”,周处的读书台已经荒芜了,还好附近的佛寺还在,很多人还能得到佛法的教化。

 

月夜虚坟典霜天度梵钟

此为颔联。

“月夜”,这是回想周处在此读书的时候,从白天读到月夜时分。“坟典”,即“三坟五典”,“三坟”是指上古三皇时代的书,“五典”是五帝时代的书。这里不必这样分,只称古代的圣贤书。“虚”是指以虚心读古书,不存成见,不以自己的意思来解经。周处读古圣贤书的时候,不以自己的意见来解读,非常谦虚,我们现在学佛、学儒,就要这样,千万不可拿自己的见解来解释儒佛经典。所以,“月夜虚坟典”,是指周处日日夜夜真正在那里研究古人的书籍。

“霜天度梵钟”。前句“月夜”是一天的夜间,此句“霜天”则是一年的冬天。周孝侯读书,一天之中,日夜都读,一年春夏秋冬,也没有放假。“度梵钟”照应前联的“佛寺”。寺庙里昼夜都撞钟,白天做功课的时候要撞钟,夜间也撞钟,夜间撞什么钟呢?幽冥钟。幽冥钟是度三涂里的众生,三涂的众生听到寺庙的钟声,心里就能够得清凉,人道众生听到钟声,也等于闻到佛法。唐朝张继写〈枫桥夜泊〉时,是到京城考试,落第在归途中,夜泊在枫桥。诗云:“月落乌啼霜满天”,这景很寒冷。“江枫渔火对愁眠”,愁是当时的心境。“姑苏城外寒山寺”,境界一转,正在发愁的时候,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传到客船里面来了,得了些安慰,心里想开来了,愁也化解了。“夜半钟声到客船”,愁客闻钟声而觉悟,这个境界又提升、净化了。

“霜天度梵钟”。在周孝侯来讲,冬天的寒夜读书,读的不只是世间一般人读的书,他读圣贤书,更能深入了解圣贤讲的道理。“度梵钟”,寺庙里的晨钟暮鼓,就是要度化众生的,借着音声让众生心理能够净化,消除世间凡情,这叫“度”。这“度”字有意思啊!跟上面“月夜虚坟典”的“虚”字,不要轻易把它们忽略过去。此联,“月夜、霜天”是时间之对,“坟典、梵钟”是华梵言音教化之对。

这四句都是讲周孝侯,后面四句一转,讲时事及雪公自己的感想。

 

人今溺洪水谁更斩蛟龙

此为胫联。

“人今溺洪水”,现在看全中国的人,都溺在洪水里啊!抗战期间,南京沦陷,日本军队在南京进行大屠杀,杀死多少人?不计其数。所到之处,杀人放火,这等于人在洪水里,虽然抗战胜利了,但这种大灾难不是一下就能恢复的。

再讲这“洪水”,雪公作诗是有智慧的,不但以前的事情,未来的事情也含在里面。在这个洪水里有蛟龙,人一到水里,就把人吃掉,故云“谁更斩蛟龙”,有谁能够像周处那样,到水里把害人的蛟龙斩掉。这是比喻的话,比喻抗战时,以及抗战后的事情。雪公看出台湾也是在洪水之中,要不然为什么每天看到儿女杀父母或父母杀儿女,这种灾祸千古未有,这就是“洪水”。此联上句鉴往观今,以知来者。下句深有寄望。

 

朝有奸权在忠贞未许容

此为结联。

“奸权”指夏侯骏、梁王肜;“忠贞”,指周处这样忠贞的臣子。国家既有奸险且有权力的臣子,必容纳不了忠贞之士。这虽然讲周处,但也是讲民国时代的人。民国时代虽然讲民主,但崇尚西洋文化,讲功利主义,这是最大的奸权。雪公告诉我们,要除掉这些奸权,没有别的方法,只有好好学儒、学佛,智慧才能开显,你才能够保护自己的身体与存在,生命若不存在,你要如何救济别人?唯有学儒佛大道,有了智慧,才能劝人不要学那些崇洋的人,不要跟那些人学功利自私主义,必须学习中华文化,希圣希贤,行仁讲让,才能除掉现代的奸权。

 

文法格局

前面四句,开头两句是讲雪公到读书台去所见的景象,第三、四句则是回忆周孝侯在读书台读书的状况,这四句包含现在所见及所想古时人事。前两句是景,后两句是情。景中有情,情中有景,情景圆融。“月夜虚坟典”照应“荒台读书”,“霜天度梵钟”照应“佛寺”。后面“人今溺洪水,谁更斩蛟龙”,讲现在的时局,人都在洪水里面。抗战之前,学术界的人提倡全盘西化,中国的古籍都不要了,这就跟周孝侯读古籍对照。不要中国的古籍,人人都陷到洪水里,西洋文化造就很多的蛟龙来吃人,这是照应周孝侯读圣贤书,你现在不读圣贤书,就是“洪水”,把所有人都淹到洪水里,变成蛟龙来吃人。“朝有奸权在,忠贞未许容”,周孝侯时代的奸权,只是夏侯骏、梁王肜而已,现在的奸权比过去更复杂,不是真正为民而是为己者,这都是奸权。今日之下要对付奸权更困难,只要你跟那些人利害相反,马上就受害、遭殃,故云“忠贞未许容”。

雪公在这里提醒学道之人,必须对全体国民忠贞,但忠贞要讲究智慧,不能像周处那样。周处虽然杀身成仁,但假如没有战死沙场,必能替国家做更多事。我们现在若要抢救陷在洪水里的人,不能操之过急,总得要自己有智慧,先要保护自己,不要被蛟龙吃掉。这个智慧就是佛家的佛法,儒家圣贤的学术,用佛法儒学来教化,才能做到对天下人忠贞。如果现在流行什么,我们就跟人家学,那就完了。

后面四句是雪公提出的感想,教我们现在要消除洪水、斩蛟龙,该用什么办法。诗是艺术,藉古时候的事讲现在的事,他不是直接说理,而是意在言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