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 /  文章專區  /  儒學  /  四、儒學簡說  /  甲、正篇  /  10 儒經一釋

10 儒經一釋

尚書洪範九疇,依箕子所述,是禹王受自於天的九類大法。禹王至今已有四千一百七十多年,這九類大法可以說是古老的典籍之一。在這典籍裏,開頭就講五行之學。處在科學神速發展的現時代,談論水火木金土五行,也許有人認為不合時需。但不論科學如何發展,五行學理總是顛撲不破,且能解決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。

就以現代人非常關心的自然生態而論,今年夏季,美國中西南部皆遭大旱,許多城市都為高溫熱浪所苦。據新聞報導,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氣象專家韓森表示,這股熱流是由「溫室效應」所造成。所謂「溫室效應」,即是由燃煤和汽油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與其他的氣體充斥在大氣中,形成氣層,使地球表面的熱量無法消散,造成高溫與旱災。科學家歐本海爾等也警告,如不從速改善,整個地球的自然生態系統將遭破壞殆盡,更嚴重的天災會接踵而來。但是如何改善,似乎尚無妥善的辦法。

科學家們呼籲維護生態系統,其實就在五行學說之內。五行學說的主體雖只是水火木金土五個字,然而天地人身萬物無處不是這五者在運行不息,也可以說,宇宙萬有就由這五行所構成。在有形方面,五行就是五種基本物質,在無形的心理方面,五行就代表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。有形與無形本為一體,此即天人合一或心物圓融的哲學原理。再就相生相剋的哲理而言,由於五行互有生剋的能力,推而至於宇宙間每一分子都是互相依賴,而又互相制衡,由此維持天然與人類全體平衡狀態,共存共榮。一旦失去平衡,各種災害即隨之發生。如自然界失衡,即有澇旱之災,或春夏秋冬四時錯亂。人群失衝,即有暴力、作亂、以至戰爭之禍。個人失衡,屬於身體的,即有各種疾病,屬於精神的,即有很多異乎常人的意識,使其情緒不穩,而為召禍之端。總而言之,無論自然人群或個人的失衡,都是源於五行不平衡,而欲解決一切失衡的問題,當然就要研究五行之學。所以,生態問題、社會問題、醫學保健與心理衛生等諸種問題,都可以五行平衡的原理來尋求最後解決之道。由此觀之,科學時代,五行學說依然有其實用的價值。

洪範九疇除五行學說外,其他八類大法,也都是順乎自然的真理,歸結在「彝倫攸敘」一語,蔡沈注:「彝,常;倫,理。」常理就是順乎自然,永遠不變的真理,人類順之則昌,逆之則亡。不但洪範,尚書其他各篇也無不具永恒的學術價值,研讀之後,一體萬用,所以稱為書經。書經之外,尚有詩、禮、周易、春秋諸經,都是經過孔子整理,或由孔子著作,也是一體萬用的典籍,學聖學賢的方法皆在其中,昔為儒生必讀的教材,至今仍是中華文化真正的寶典。如果不談復興中華文化則已,既談復興中華文化,假使不講這些經書,則不知所云。